欢迎光临来到来看看! [加入收藏] [设为首页]

乘坐地铁为啥不让带液体?

2014-10-25 16:09 点击:

最近,关于地铁上不让带活鱼上车的新闻,引发了很大的讨论。那么,一条活鱼或者别的什么液体,究竟能惹出多大麻烦,就是不让带上地铁呢?

安全第一

回答这个问题,其实最简单的答案就四个字:安全第一。

毋庸讳言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我们也会面临许多新的威胁,特别是孤狼式的恐怖分子。各位可能都还记得,厦门的陈水总、成都的张云良、昆明的李彦,都是在公交车上制造火灾,均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惨剧。

那么,如果这些火灾不是发生在公交车上,而是在地铁上,后果会怎么样?

首先,地铁的载客量远远超过公交车。即便是高峰时段,一辆公交车上的乘客人数最多也就是百人左右。而地铁有多节车厢,一次地铁中完全可能有数百名甚至上千名乘客。如果有事故发生,受害人数也会更大。

同时,在高峰时段,地铁的拥挤程度绝不输给公交车(北京、上海的同学们应该会有切身体会),这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:当事故发生后,人群盲目的乱挤,疏散难度会很大;特别是在慌乱之中,极容易发生拥挤、踩踏等事故,引起衍生伤害。

再者,各地的地铁基本都是全封闭运行,车窗不能打开。一旦发生爆炸、燃烧,通风会非常的困难,有毒有害的烟气会迅速窜至各节车厢,却很难散发出去。这些气体极容易造成乘客中毒、窒息,增加遇难人数;而如果是有人故意施放有毒气体,则后果更加可怕。

最后,公交车绝大部分都是在地面上、马路中运行,一旦出了事故,外部的救援力量能迅速赶到(厦门6.7案件是个例外,因为该车行驶在高架桥的BTR专用线路上),乘客一旦下车就脱险了。相反,地铁基本上都运行在黝黑的隧道中,当事故发生时,车内的照明很可能会中断,车里车外一团漆黑,乘客仅凭手机的光线是看不清逃生路线的(国内有些地铁,预设的逃生路线并非从车门逃离,而是要乘客走到车头驾驶员舱,再通过舷梯下车)。更重要的是,隧道就像个烟囱,有毒的烟气会自动的向列车两边的隧道中蔓延很长一段距离——扩散速度远比人走路的速度快。

综上,在应对恐怖袭击上,地铁实际上相当的脆弱,一旦真的发生此类案件,往往就是群死群伤的结局。因此,才需要在乘客安检上作出比公交车更加严格的规定来。

液态危险

或许,有同学还是没明白,安检严格,和活鱼又有什么关系呢?我带的又不是食人鱼啊。

因为,装着活鱼的液体,可能只是普通的自来水,但也完全可能是足以造成重大惨剧的危险液体。

最简单的,如果袋子里不是水,而是像陈水总那样携带的汽油,就能引发火灾了。

还有一些东西,虽然也是透明的液体,但危害更超过汽油。比如,2006年,英国警方就破获了一起恐怖袭击阴谋,恐怖分子原先计划把液体炸弹带上飞机,然后在美国和加拿大上空引爆。参加计划的恐怖分子多达24名,袭击目标则是十架民航客机,所用的液体爆炸物包括TATP和HMTD(都是有机物的过氧化物),这些液体看似和水差不多,但高度不稳定,特别是在加入一点点酸性物质之后(比如橙汁),无需引爆装置,只要是遇到热、强烈震动,就会迅速发生爆炸,威力虽然不比TNT,但也足以造成严重的损害。

因此,TATP还得到了一个诨名“撒旦之母”。如果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,引爆这样一袋子液态炸药,后果不难想象。

如果液态物质是化学毒剂、生物武器,就会比液态炸药更加恐怖。在人员稠密、空间封闭的环境里,这些隐形的魔鬼会毫不迟疑的造成大面积的中毒,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

血的教训

历史上,针对地铁的恐怖袭击不算少见,其中,用液态危险物品制造的,又以东京沙林地铁袭击案和大邱地铁纵火案最为著名。

1995年3月20日早晨,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的多名成员,几乎同时在日本国东京的5班列车上释放沙林。这是一种液态的神经毒剂,常温下挥发后变成气体,悄声无息的弥漫在整个列车之中。车厢中的乘客开始出现中毒症状,但司机基本都没有及时察觉,驶出好几个后之方才停车疏散。有的车长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恐怖袭击,只是将晕倒的乘客交给站台处理,地铁继续运营。

当时,每班列车内所施放的毒剂还不到1升(两小瓶矿泉水的体积),但后果却相当严重:13人不幸罹难,50人重伤(其中37人视力严重受损),近六千人就医。这还是因为奥姆真理教“技术”不过关,所制造的沙林毒剂纯度很低,否则死亡人数不知道要翻多少倍。

而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,损失就更加惨重了。

作案者是56岁的韩国男子金大汉,因为家境窘迫又疾病缠身,决定报复社会。2003年2月18日早晨,他坐上了大邱地铁(Daegu Subway)1号线的1079次列车,而他的背包里有两个牛奶的纸盒包装。

09:53分,金大汉在车厢中打开背包,掏出一个纸盒,把其中的液体泼在地上,并掏出打火机点火了。刹那间,他自己全身着火,周围的乘客吓得赶紧躲避。但仅仅两分钟后,流淌的汽油带着火焰,已经蔓延到了全部6个车厢中,塑料座椅和车厢内饰纷纷燃烧,释放出刺鼻且有毒的浓烟来。

地铁司机见势不好,赶忙在下一个车站停车。不巧的是,09:57分,对面开来的1080次列车刚好也进站,恰巧停在了浓烟滚滚的1079次列车旁边。更倒霉的是,地铁中控系统此刻发现了异常,自动切断了全线的供电——这本来是一个万全之策,却让1080次列车趴在轨道上动弹不得。

1080次列车的车长,接连犯了两个错误:他先是通过广播,让乘客呆在车里不要乱走;后来看形势不好逃走时,又顺手拔掉了驾驶台上的主控钥匙——系统随即自动锁闭了所有的车门,让乘客们眼睁睁的看着浓烟逐渐钻进车厢却不能逃走。

 

大邱地铁纵火案后,消防员在检查车厢现场

 

此次纵火案,最终导致192人死亡(着火的1079次死113人,被殃及的1080次上死79人),151人不同程度烧伤,成为韩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公共交通事故。

殷鉴不远,警钟长鸣。

加强安检?

当然,对于这些液体,可以让安检员闻一下,或者用仪器来分辨其性质(国内一些地方用的手持式易燃液体检测仪,对于某些不常见的危险液体会有漏检),但这样无疑会给案件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,让排队等待安检的乘客们等待更久。

别忘了,站外那么多乘客密集的挤在一起,本身就是一个恐怖分子的潜在目标。如果恐怖分子在等待安检的队伍里引爆、引燃危险物品,也足以造成重大伤亡。更何况此刻尚未接受安检,无法发现恐怖分子所携带的危险品。

 

国内某地铁站外,等候安检的人群

 

因此,依靠加强安检的方案,显然是行不通的。正确的做法是尽量缩短每名乘客在安检口的停留时间,减少人员的滞留,而这就需要广大乘客的支持了。

类似的,不让乘客携带难以判明性质的电气装置和折叠自行车(曾有恐怖分子将匕首藏进拐杖、带上飞机的案例,而在钢管中塞进一些易燃易爆物质也是可能的),同样也是出于保障安全、减少安检时间的考虑。

结语

自由和安全,很多时候不能兼得。尽管,我们不鼓励为一点点安全而放弃自由,却不得不接受为了安全而放弃一点点自由的代价。地铁安检就是如此,舍弃一些个人的方便,积极配合安检,换来的是我们和他人的生命安全,这笔账算下来还是值得的。